重庆佛弟子官网首页

首页 >> 放生护生

福州哪里放生蛙比较好,中日福建古代遗址探访团赴福州开元寺开展调研

 2024-02-23 11:58  


一、昆明湖的乌龟要放生吗

1、日本专家向开元寺赠送纪念品

福州哪里放生蛙比较好,中日福建古代遗址探访团赴福州开元寺开展调研

2、本性大和尚向探访团赠送墨宝

3、大菩文化福建讯9月25日,由日本筑波大学理学博士田中高穗、筑波大学附中教务主任田中惠美、东京建筑设计所工学博士福田克彥、富士胶片研究所所长中嶋成博、每日交流中心部长中北亘、每日教育协会理事长郡山俊一、山东大学教授路国权、故宫博物院宣教部特邀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执委李隽等中日专家学者组成的福建古代遗址探访团访问福州开元寺,对开元寺千年铁佛及宋版《毗卢大藏经》等著名文物进行调研。开元寺方丈本性大和尚接待探访团一行。

4、在本性大和尚的陪同下,探访团一行参观了空海入唐之地碑、明代建筑药师殿、海上丝绸之路佛教馆、千年铁佛殿、毗卢藏经阁等文化古迹,并就开元寺镇寺之宝,千年铁佛及宋版《毗卢大藏经》开展调研交流。

5、交流中,本性大和尚向探访团介绍了福州开元寺大铁佛和宋版《毗卢大藏经》的历史。福州开元寺铁佛铸成于唐末五代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距今已有1101年历史,佛身中空,头部实体。高95米,宽95米,重50吨以上,为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最早、最重、最大的铁铸古代特大型宗教造像。

6、日本专家向本性大和尚的热情接待表达诚挚的谢意。他们说,福建拥有许多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福州作为2020年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地,孕育出三坊七巷文化、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等丰富的人文文化,福州开元寺的铁佛,见证了冶城冶铸技术的辉煌成就,《毗卢大藏经》是中国古代(宋代)印刷术有力的见证之一。同时,探访团一行为福州开元寺在保护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所做的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

7、最后,主宾于毗卢藏经阁互赠礼品并合影留念。

8、《福州马尾区志》第二章佛教

9、佛教传入马尾的准确时间无考。唐武德元年(618年),亭江东街(当时的合浦里)建飞泉院(遗址尚存);广明二年(881年),马尾(当时的胜残里)有石湖院(已毁);景福二年(893年)亭江前洋建衡山院。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琅岐建胜善释迦院(后称海屿院),显德六年(959年)亭江建云岩院(后称云岩寺)。这些均为境内较早的佛教寺院。宋代,佛教在马尾地区较盛行。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建天王院(已毁);熙宁三年(1070年)建鹫峰院佛堂(清代废毁);政和四年(1114年)后,亭江建西福寺、西严寺,琅岐建天竺寺、白云寺、天安寺等。庆元元年(1195年),马尾建青龙寺(原名花眉堂)。元代,琅岐建南山寺。明代,亭江建鼋鹤寺,怡山建观音庵(已毁)。清同治十年(1871年),君竹建龙溪寺。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马尾有佛教寺院13座,大多破损不堪。“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寺院被占用,部分由于年久失修而毁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中共的宗教政策,被占用的悉数归还,重建重修11处,至1997年,全区有寺院15座,其中登记发证的5处。住寺僧尼28人,信徒3000人。

二、放生要做什么记号许什么愿

1、昺头青龙寺,原名花眉堂,位于昺头山。始建于宋庆元元年(1195年),为鼓山涌泉寺的下院,有大殿一座,年久荒废倒塌。清末重建大殿、观音楼,民国中期被火焚毁,后由民间信士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寺被破坏,只遗残墙断壁。1985年秋,释宗贤重建大士殿、伽蓝殿、念经堂。1992年,建大雄宝殿。1994年4月,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登记发证,该寺成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1997年,已建有大雄宝殿、大士殿、伽蓝殿、祖师殿、弥勒殿、韦驮亭、大悲楼、念佛堂、斋堂、客堂、西归祠、海会塔、地藏殿等,占地26亩,建筑面积4平方米,释宗贤任住持,居士8人。寺中有“巫顶南山”崖刻,为古昺山胜景之一。

2、龙溪禅寺坐落在君竹村溪里山麓,原名龙溪寺,旧寺址在君竹村塔仔山,又称塔仔寺。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后遭火焚,释迦佛被移到君竹村泰山宫(现泰山宫后楼供有释迦佛和观音佛),石刻“龙溪寺”横匾嵌在泰山宫大门上方。1988年,居士、信士和华侨筹集资金重建该寺,1993年建成观音殿、僧寮、韦驮亭。1994年释明法任住持。1996年1月23日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登记,列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1997年扩建有地藏殿、念佛堂、西归堂、普同塔等,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7平方米,有比丘1人、居士20人。

3、衡山寺,原名衡山院,后改衡山寺。始建于唐景福二年(893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94年重修。

4、云岩寺,坐落亭江镇象洋村西山山麓,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从山门外砌有石阶60丈通至官道旁。山下有一石崖形似状元帽,上有摩崖石刻二段:一为云岩寺当山于宋绍兴己未年募缘砌阶纪刻,文曰:“当山募缘砌阶六十丈,靡金三百缗,自院之外门至官道旁,时绍兴己未夏毕工,爰纪于石”;一为云岩山房於明崇祯己卯(1639年)楷书“云路”题刻(“云路”与笏山村后山崖石上“天衢”摩刻均系朱熹手书,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后由工部唐尚书献资重修。清同治间,象洋绅士王有树重建。民国初焚毁,民国16年(1927年)象洋人王允皙(王有树嫡孙)献资重建。

5、1953年后,将云岩寺木材移建象洋小学,寺产田园10多亩分给农民耕种,该寺遂成断垣残壁。1985年,福州北峰林阳寺知客曰云长老至此,与亭江华侨商议募集资金重建。1986年2月14日动工。至今已建成大雄宝殿、钟楼、鼓楼、韦驮亭、弥勒殿、天王殿、伽蓝殿、大士殿、地藏殿、祖师殿、仙君殿、禅堂、法堂、念佛堂、斋堂、寮房、碑亭、山门等,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有比丘尼8人,居士300人。1990年,由释传和任住持,1993年释妙毅任监院,释传慧任副监院。1996年1月23日福州人民政府批准登记列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6、西福寺坐落亭江西边村,始建于宋政和四年(1114年),原名甘泉院,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改名西福寺。后废。1995年开始重建,现已建成大雄宝殿、大士殿等,释明禅任住持,比丘8人。

7、鹤禅寺位于亭江镇英屿村寺口山,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佛教寺院,全盛时期曾有僧众20余人。寺分主座、边座,寺院计4座,占地面积(包括僧家林木园地)约50余亩。民国30年日本侵华时,遭到破坏。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年久失修,寺院破损,无僧人居住,成为生产队果林场宿舍。尚遗留的文物有禅寺僧家的塔坟10余台(其中较为完整的1台)以及鹤禅寺的碑石1块。1993年初,北峰林阳寺比丘释修遂禅师立志重建。在英屿附近各村信士和华侨、民众献资支持下,现已建有客堂和大雄宝殿等。释修遂任住持。

8、位于亭江镇长安村,寺始建时间无考。现为三教合一的寺院。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在该寺后院石壁题刻“仙苑”二字。1995年重修。

9、白云寺坐落琅岐岛白云山上(今海屿村境内),海拔275米,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初建时称为胜善释迦寺;明代改名白云般若庵、白云庵。其时,庵前有放生池1口,头进为埕,两边回廊塑十八罗汉,中进为大雄宝殿,后进为藏经阁;庵左建奎光阁,为文人读书之所(现已毁,仅留石碑)。山门有对联一副:“白石嶙峋有仙骨;云峰耸拔无俗尘。”系明代状元、礼部尚书翁正春手书。该寺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清代改为禅寺,名曰白云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修,僧贤朗法师手书。道光丁未年(1847年)又重建。抗日战争期间,由吉莲姐主持,有比丘尼7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寺被毁,仅存大雄宝殿的残墙断壁。1977年,乡村信众筹集资金建大雄宝殿,并在寺边建“招凤庵”。1980年,释提润任寺住持;1982年,释传法为住持。1984年,建“观日台”、“七尼遇难纪念祠”、“七尼遇难殉节墓”等。1986年,释悟记任住持,居士30人。1994年10月,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登记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1997年,释果祥任住持。

10、天安寺坐落琅岐岛白云山北麓、金沙乡境内,始建于南宋,原名释迦寺,明代中期废为荒野,仅存遗址。1993年,福州寺庙释本应法师献资50万元,以及信士捐集共120万元筹建天安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30平方米。寺前至山下道路可通汽车。寺内建有大雄宝殿、大悲楼、伽蓝殿、弥勒殿、韦驮亭。其中大悲楼内供奉高达2米的铜铸观音。1997年7月23日,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由释本应任住持,有比丘1人,居士120人。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